华界先驱报内蒙古7月13日讯(郝荣)2025年7月12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在鄂尔多斯市草原如歌酒店展开。由中国红楼梦学会、内蒙古红楼梦研究会、鄂尔多斯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联合主办的“内蒙古《红楼梦》沙龙·夏季版”以“《红楼梦》与服饰文化及其青铜文化”为主题,通过学术分享、非遗展示与文旅融合实践,搭建起经典文学与北疆文明的交流桥梁。
文化交融:从大观园到草原青铜的千年对话
活动开场,87版《红楼梦》经典旋律与内蒙古青铜文物影像交织,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宣传片中迁徙的鹿群与草原牧歌相映成趣,瞬间将观众带入“文学经典+地域文明”的沉浸式场域。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内蒙古红楼梦研究会会阿勒得尔图(陈鹤龄)在致辞中表示,此次沙龙聚焦“服饰文化”与”鄂尔多斯青铜文化”双主题,旨在以《红楼梦》为媒介,连接中原礼教文化与草原游牧文明,“让经典在当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鄂尔多斯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副总经理王晓宇在致辞中提到,鄂尔多斯正以“文旅融合”为抓手,将《红楼梦》中的服饰美学与本地羊绒产业结合,打造“中国绒都”品牌;同时,草原青铜元素已融入野生动物园LOGO设计,未来还将通过“红楼服饰+青铜文化+羊绒元素+园区业态”的创新模式,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文旅消费场景。他特别指出,野生动物园正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致力于成为“既能观赏野生动物,又能触摸鄂尔多斯文化温度”的综合性文旅地标。
展开剩余71%学术解码:服饰符号与青铜文明的双重叙事
服饰文化的文学密码
《红楼梦服饰图鉴》作者李汇群教授以明清易代为背景,解析《红楼梦》服饰的文学隐喻。她指出,书中“翡翠=撒花洋绉裙”等描写不仅是物质奢华的体现,更通过“雀金裘”“凫靥裘”等珍稀材质,暗喻贵族身份的不可僭越。例如“贾宝玉”的服饰描写远多于贾环,折射出嫡庶尊卑的封建伦理;黛玉与宝玉互赠荷包、手帕的细节,则揭示了服饰作为情感载体的深层功能。李汇群强调,《红楼梦》服饰如同“流动的史书”,既承载着明清社会的等级秩序,也暗藏女性在礼教束缚下的身体叙事。
青铜文明的国际绽放
国际米兰时装周中国模特大赛推广大使郝荣以“北疆文脉绽异彩,千年青铜耀米兰”为题,分享了鄂尔多斯非遗文化在国际舞台的突破。她提到,2025年米兰时装周“世界绒都非遗文化大秀”中,设计师将鄂尔多斯青铜器的动物纹饰与羊绒面料结合,打造出兼具历史厚重感与现代审美的系列作品。例如,以青铜鹿首造型为灵感的头饰,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金属质感与柔软织物的碰撞,成为秀场焦点。赛事组委会还计划将鄂尔多斯皮雕画、蒙古族刺绣等非遗产品纳入“城市礼物”,推动北疆文化走向世界。
传承创新:非遗活化与文旅融合的鄂尔多斯实践
活动现场,蒙古服饰非遗传承人朝乐梦展示了蒙古族传统刺绣与现代剪裁结合的设计作品。她以“盘角卧羊”青铜带饰为灵感,将鎏金纹样转化为羊毛毡刺绣图案,融入改良蒙古袍的袖口与领口,实现“文物纹样活起来”的创新表达。
此外,内蒙古红楼梦研究会与鄂尔多斯市文旅集团签署入驻文旅大厦协议,未来将依托文旅综合体平台,开展《红楼梦》主题展览、非遗工坊等常态化文化活动。
值得关注的是,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作为本次活动承办方,正通过“文化赋能”推动业态升级。园区不仅在夜游项目中打造《山海经》主题灯光秀,更将青铜铭文、红楼诗词融入游览动线设计。例如,狼馆展区以“天狼峪”为名,结合青铜剑纹饰打造景观装置,让游客在观赏动物的同时感受历史文脉。
笔墨寄情: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
书法家席洪义以一幅“文润北疆”书法作品为活动献礼。作品以行草书写,笔势如草原骏马奔腾,落款钤印采用鄂尔多斯青铜器常见的云雷纹图案,寓意经典与地域文化的交融共生。这一创作形式呼应了活动主题——正如《红楼梦》服饰与草原青铜的对话,传统文化正通过多元载体实现创造性转化。
本次沙龙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更是一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生动实践。正如王晓宇在致辞中所言:“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更在于创新。”从大观园的绫罗绸缎到草原青铜的雄浑古朴,从非遗工坊的一针一线到米兰T台的炫目设计,鄂尔多斯正以开放姿态,让经典文学与北疆文明在碰撞中焕发新生。
发布于:安徽省长富资本-长富资本官网-配资公司app-股票配资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