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红玉所作没骨画多以各色花卉、瓜果时蔬、风景、人物为描绘对象,画风雅致清丽,观之令人甚感怡静。舒展的花瓣、翩然飞舞的蜂蝶、新鲜的蔬果亦或是恬淡的景色,皆透露出天然之趣,洒脱之意溢于画外。
何红玉(1984年生):河南浚县人,号黎阳女史。性娴静,喜书画。受家庭熏陶,自小即迷上传统戏曲,从而埋下喜爱传统文化艺术的种子。2004年毕业于河南鹤壁师范学院美术系;2007-2008年任教于天津市红桥区老年大学;2009-2011年进修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研修班;2011-2012年收集并再创作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彩像制成瓷板画,现陈列于北京国子监孔庙;2013-2014年进修于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第三届山水研修班。
2014年8月参加南京优秀青年画家精品展,并成为南京市青年美术家恊会会员;
2014年作品《回眸》入选河南新人新作展;
2016年于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设色没骨花卉》画册。
展开剩余94%2017年10月6日於香港集古斋举办个人画展,并出版《古质新妍何红玉国画作品集》。
2018年获邀担任“香港西泠学堂” 特邀导师。
2019年10月2日于香港集古斋举办《清风除来-何红玉扇画作品展》。
2019年于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没骨蔬果画法》画册。
2020年2月15日于台北大观艺术空间举办《古质新妍-何红玉台湾首个展》。
2022年8月25日于西安秦宝斋艺术空间举办《天然可得―何红玉国画作品展》。
2022年获《任伯年纪念馆》选为推介艺术家。
下面就让集雅斋字画网小编带大家来欣赏何红玉的经典艺术佳作吧!
红玉自幼爱画,毕业于家乡河南的师范学院美术系,又先后在天津美院与中国美院的研修班修学。然而,她并没有受到画坛时风的影响,安静地潜心于传统,这是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悠悠不尽的艺术长流,她徜徉其间,觉得无比的幸运与快乐,她以自己的慧心欣赏着,选择着......唐人的古艳、宋人的清劲、元人的超逸、明人的洒落、清人的文秀……她大多有所涉,或摹或仿,或取其材而变之,或取其意而新创。在她的作品中,无论人物还是花鸟,阅者不难看到这样或那样的传统痕迹,这些便是她的真实的艺术阅历与学历,是她的心路历程。
红玉还尝试着扩大没骨法描绘对象的范围,她画菜蔬和各种果品,画陶瓷和玻璃器皿,画端午的棕、中秋的月,还有树枝上附着的蝉蜕,还画儿时的玩偶、糖果和女孩佩着的香囊……她留意于自然和生活中的种种细节,这些平常琐碎的物品,或许正存着她来自乡野的人生记忆和情感罢!
红玉还特别钟爱陈老莲,画人物取其细劲清圆的衣纹线描、丰满典雅的女性面容;画花鸟则借鉴其洗练鲜明的结构、饱满的墨与色。
红玉有两方闲章,时钤画上,引人注目。其一印文曰:“一生爱好是天然”,另一方印文是:“平生爱画近乎痴”,这大约是她的自写,标示着她的性灵与追求。有了这两条,笔者就能够确信,她必能达于成功。她选择了一条既合于中国画规律又适于自我性情的路,她正静静地跋涉于途中。
何红玉女士现定居杭州,潜心绘事。一面孜孜不倦地临摹研究古人名迹,另外本着以自然为师,坚持写生创作。在家栽花养草,细心观察,闲时读书习字,淘冶性情,以求自身画境的提高。
何红玉曾言自己儿时是奔跑于田野间的顽皮孩童,常因此受到责罚,却依然乐于穿梭在田间地头,沉溺在自然的世界里。只有绘画能让她静下心绪,融于自然、感于自然,将所见之景内化于心,融之以情,诉诸笔端,流淌神思,则所绘之景可得天然之意趣。
何红玉女士的画作多取材花鸟草虫及历史人物,除了形象精确、工细雅秀之外,牡丹、茶花等各类花卉既争奇斗艳又灵动脱俗,虽繁花叶茂亦能做到布局恰当,落笔交待一清二楚,点蕊力求笔力精准,枝叶渍染层次分明,给人以笔韵生动之感。
发布于:北京市长富资本-长富资本官网-配资公司app-股票配资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